责任编辑: mopo8.com
在手机还没有成为照相机之前的2002年,法国摄影师Bettina Rheims来到了上海,用传统的胶卷相机拍摄了上海各行各业的真实女性照片,从著名演员周迅到女性政府官员。她用镜头热切地寻找着上海女性的精神,最后她发现上海的节奏如此之快、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让她的寻找与探索变得毫无意义。显然西方人的视野无法定义上海女性的本质,她说:Men have their say, but women have their way。在Bettina Rheims的镜头中,全世界的奢侈品品牌已经厉兵秣马,在城门口焦急的等待着进入这个巨大的市场。
与此同时,期盼这个市场出现井喷式爆发的还有各种纸媒,当然他们更多的是在扮演着舆论话题的制造者、引导者以及广告版面销售者的角色。那时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月薪三千元的编辑在引导月薪三万元的消费者如何购买奢侈品”。媒体最喜欢引述的一本书,或者说被媒体封为圭臬的理论教科书,是美国社会学家托斯丹•范伯伦在1898年撰写的《有闲阶级论》。他在一百年前就提出了19世纪末的美国上流阶层中,那些与企业密切来往的暴发户所组成的“有闲阶级”,通过消费非维生所需要的时间与昂贵商品保持、展现身份地位,同时也脱离了劳动关系,并且轻视普通劳动者的生产贡献,而这个阶级的消费习性将会影响到社会的其他阶层,无形中成就了一个浪费时间、金钱的社会风气。
这本在2002年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的理论书籍,第一次将社会学的焦点从生产转向了消费。而在1999年出版人石涛先生引进到中国的另外一本畅销书,则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了美国80年代的消费观念,显然要比一百年前的理论知识更为诙谐幽默。这是美国作家保罗•福赛尔在1983年撰写的《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当时有评论说,这本书给我们这个本应该没有阶级概念的社会的阶级僵化进行了犀利而又残酷的深层次的探索。
无论是批判式的理论建立,还是深层次的阶级探索,总之这两本书以及后面出现的BOBO波波族(波希米亚与布尔乔亚)概念,都成为了方兴未艾的时尚媒体为奢侈品保驾护航的理论基础,从此拉开了一段长达十余年的物质消费的高歌猛进岁月。到了张小龙将微信公众号的书写工具交给刚从新闻圣徒梦想破碎中觉醒的创作者手中的时候,三千元月收入的媒体编辑作为奢侈品代购的任务算是告一段落,从此交棒给以粉丝数量来计算影响力的自媒体Up主,在这场尖刻而又夸张的势利之旅中,解读阶级成分贩卖焦虑又成了最主要的盛行符号。
从美剧《继承之战》热播之后,“老钱“的概念浮出水面,改开四十年就可以将所谓的”老钱“本地化,不能不说这样弯道超车的速度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
总之,在奈飞的《黑白厨师:料理阶级战争》的节目播出之前,所谓饮食的阶级概念似乎都还没有如此的泾渭分明被做成综艺节目。就连喜欢去苍蝇馆子的美食爱好者,都喜欢强调来此苍蝇馆子吃饭的都是开奔驰宝马来的老板,总之那种富豪与民同乐的欢乐记忆,还有各种貌不惊人的老板怒提几瓶茅台或康帝的美好传说,都一直弥漫在各种自媒体的滚滚阅读量之中。
当美团宣布它在全国每天有770万名快递员完成5800万单外卖送餐的数据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除了日常关心的话题由互联网平台控制之外,未来人们日常所消费的饮食品类也逐渐由互联网平台接手了。因为大厂通过消费数据的仔细分析,来确定城市的消费者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以及花多少钱去吃,这些都已经在算法的控制之中了。
《黑白大厨》绝对不是一个适合在深夜观看的综艺节目。如果要说贩卖仇恨和焦虑,自媒体则是师从综艺电视节目。节目开始就直接告诉观众,这是一个餐饮行业的烹饪阶级战争。民间隐藏的高手(黑汤匙)挑战明星大厨(白汤匙),一群民间大厨先从80个厨师选出20个,然后再与站在二楼观赛的白汤匙大厨决赛。黑衣的民间大厨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他们都是用网络名字以及花名出现,他们只有在最后节目结束的时候才可以公布真名什么”撕漫男“,或者”那不勒斯美食黑手党“这些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那些在二楼的白衣厨师,各个早就是米其林以及各种美食代言的著名人物,包括出生于1982年的韩国唯一一个米其林三星主厨安成宰。
这是一个非常好看的美食综艺节目,要比之前的《决战餐桌》(the FINAL TABLE)更具有娱乐性。毕竟之前的餐桌挑战赛是要评估每个团队对其所代表的具有全国意义,也就是代表每个国家烹饪文化的食材进行对决,这种代表一个国家进行竞争而去烹制高级菜肴,还不如更好的集中在某一个国家更有意义。毕竟韩国从《鱿鱼游戏》开始,他们无论是健身还是吃饭,现在都会有一档非常具有娱乐性的综艺节目了。这同时也是对于观光产业非常有帮助的节目,起码现场的一百个厨师已经代表了韩国的最高水准。有人开玩笑书,如果拍摄节目的时候现场发生大爆炸,估计韩国的餐饮行业应该会停滞若干年。
而本土的美食节目,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为您服务》问世以来,这应该是最早在国内的电视屏幕上出现的厨房做菜节目。之后的各种电视美食大比武,依旧有一种大力士出来打擂台的感觉。而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则是全国首档全能主厨竞技真人秀《主厨的荣耀》,在爱奇艺独家网络播出,董振祥、蔡昊、张勇担任厨艺导师,三十二名厨艺出众的参赛者通过斗味、赛道突围战加入三大顶级名厨的战队,展开对抗。之所以说这是一档难得的好的美食综艺节目,是因为三位厨艺导师在国内餐饮行业的声望与今天看到的《黑白大厨》里面的白种元、安成宰两位在韩国餐饮行业的声望不相伯仲。
以阶级矛盾作为收视卖点,人类终于在经历了一百年的发展之后,变成大家可以坐下来边吃边聊革命了。想到一百年前,越南的胡志明同志从苏联到广州参加黄埔军校训练班的时候,法国人哪里会想到亚洲殖民地的一个厨师可以掀起那么大的巨浪啊。当然,后面还有俄罗斯厨师普里戈任从街头卖热狗起家,然后成为圣彼得堡市委书记的小圈子朋友,迅速体现了这个厨师非池中物的高瞻远瞩,后来发展到布局全球直至空中解体,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绝对不是一个喜欢在后厨跟一群厨师赌小钱的餐饮老板。还有在资本市场显露峥嵘的香港地产商黄坤,他从十八岁从内地偷渡到香港,然后到酒店做厨师学徒,从希尔顿酒店开始做起,最后从厨师长一路做到行政总厨,然后开始投资房地产,最后也淹没在金融市场的惊涛骇浪之中。
不过《黑白大赛》大部份的民间韩国菜还是太咸了,起码前两集淘汰的好几个民间厨师都是因为菜太咸或者料太浓而被淘汰了。或许,下饭本身就是一个阶级矛盾的集中体现。吃得那么咸,或者吃那么多碗米饭,怎么可能上二楼食大餐呢?而在2017年有杂志就通过民意调查机构对1500个美国人进行了关于阶级与饮食的调查。从他们外出就餐的频率、吃寿司的频率以及吃法国菜、墨西哥菜、意大利菜以及印度菜的频率,来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烹饪的鸿沟可能不是美国阶级分化的原因,但是至少它是阶级分化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
虽然很难区分教育和收入对于消费者口味的影响,因为在美国的富人受教育程度往往较高,但是即使是考虑到家庭收入,一个人拥有的学位是烹饪偏好统计中显著影响的预测因素之一,或许就如同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公关总监爱吃路边的桂林米粉一样有趣。
总之那些调查数据在强化一个非常清晰的观念,那就是受过教育的阶层不是通过物质消费以及财富来建立阶级壁垒,而是通过建立只有掌握稀有信息的人而可以接触的实践来建立阶级壁垒。换言之,要是想在一个机遇丰富的地区感到宾至如归,或者必须需要了解正确的芭蕾舞技巧、使用合适的婴儿背带、收听合适的播客、植物茶、葡萄酒或者瑜伽普拉提的品味。看到这里,我想到的是愤怒的红脖子与同样愤怒的蓝州知识分子在未来一个多月的投票差异了。
当然我可以想到的中国口味的阶级性,更多是来自于辣的理解。辣椒在几百年前根本无处可寻,甚至无法在各种神奇的古装电视剧里面体现出来,因为它进入中国的历史直到清朝才正式成为一种调味品,但是因为它本身浓烈辛辣的味道很难出现在上流社会的餐桌上,甚至在今天的辣椒重镇成都,高级川菜一直是以精致细腻的上河帮官府菜为主,味道温和绵香而悠长。当伟大领袖说:”不让吃辣椒就不能成为革命者“的时候,辣椒已经不再是穷人的食物了,而是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种象征。辣已经从一种味觉过渡到一种痛觉,当人们一起吃辣,一起可以忍受痛苦的时候,那么就可以彼此更加亲近。这也许就是辣椒超越了阶级属性而变成了更多的社交属性,同样是由美团所提供的数据,就是目前国内接近80%的餐厅都会提供辣味的菜式了。
可能再次引起人们对于阶级属性的敏感,将会来自于当下预制菜的盛行。人们在科技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享受到了脱离体力劳动的快乐,毕竟忙于职场的母亲没有时间在晚上回家做饭,而微波炉还有冰箱,以及更多存放在冰箱的加工食品使得人们不再将时间都花在厨房里面,但是一起在家里吃饭的饮食习惯,还是一个维持家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恩格斯曾谈到过这样描绘无产阶级的晚餐情景:“由于她们花费大量时间外出赚钱,曼彻斯特等城市的许多年轻女性从未学过做饭。有时她们的家庭生活十分艰难,营养不良。有时她们的丈夫不得不承担起家务。”即便是今天打开朋友圈看到那些洋洋得意的家宴图片,最显眼的位置也都是从城市超市这样的高级商场里面买来的西班牙火腿以及精致的鱼子酱,以及各种奶酪和水果。总之,我们的既要又要都是互相矛盾的,我们既要健康,又要食物美味、便宜、方便,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了相反的方向,这个时候有人再来跟你谈谈什么是食物的阶级属性,还是建议他去看电视节目下饭吧!
看到《黑白大厨》里面厨师们给100人做菜的场面,不由让我想起2015年8月27日参加的马爹利300周年晚宴。当晚的盛大晚宴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邮轮码头广场的空地上搭起巨大帐篷,邀请三百个人参加。晚宴是由在上海的法国名厨Paul Pairet及其团队督办,君悦酒店的外烩团队提供现场服务。为了可以达到色香味俱全,甚至在宴席的上空搭建了一条不易察觉的烟道,随时通过烟道释放出来浓烈的食物气味。Paul Pairet做了龙虾卷、牡蛎扇贝配柠檬雪葩、松露炙烤汤汁面包、葡萄藤烟熏鸡肉配茄子、番茄与芝麻,照烧烤牛肉配西式炖饭,并且都搭配了不同款式的马爹利干邑。这样规模的盛宴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了,这可真是一个难忘的时代夜晚啊。
文章编辑: mopo8.com